报告人:傅亚庶
报告时间:2016年10月21日
报告地点:二教214
组织单位: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
报告人简介:傅亚庶教授现任长春光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,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,自2001年至今,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。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、中国上古文化与汉语训诂。出版学术著作七部,其中在中华书局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三部,主编出版教材四部,其中一部为教育部遴选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。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。
2016年10月21日,傅亚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与积累,为文学院全体教师与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60名本科生作了“中国上古的数字与文化”的报告,并与师生互动进行了现场答疑。报告的主要内容为:
1、中国上古时期一些基本数字的来源
汉语基本数字的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等,在文字产生的初期,是为农耕部族的生产与胜过服务的,即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”,而且在不同的部族,对不同的数字给予了特殊的意蕴。
2、道家的数字观念
早期道家在说明“道”的起源时,借用了数字进行阐释,即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天下万物”。
3、“三、九”数字背后的文化
“三、九”等一些常数,在古代文献中具有一些特殊的内涵,它们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已经不是简单计数,而是作为一种文化遗留在沿袭下来。
4、“三十六、七十二”的破译
上古文献中以较高频率出现的“三十六”、“七十二”两组神秘数字,来源于云南彝族的古老历法“十月太阳历”。
5、古代民间节日的生成原因
南方一些民族民俗性的节日“泼水节”、“火把节”、“星回节”等,都与“十月太阳历”历法相关。
6、数字“四”“五”等的演化
1)“天下四方”的认识来源。
2)“五帝”的来源
3)后期的“五行”与阴阳。
4)“五”“五”相配与战国时期的大一统观念。